柒叁 ART
展览预告|【斑斓】--青年艺术家群展

展览预告|【斑斓】--青年艺术家群展

14位青年艺术家展览进行时 | 《无定义世界》正式开幕

14位青年艺术家展览进行时 | 《无定义世界》正式开幕

柒叁| 展讯 ——《无定义世界》青年艺术家群展

柒叁| 展讯 ——《无定义世界》青年艺术家群展

展览进行时|【时间不语】--青年艺术家群展

展览进行时|【时间不语】--青年艺术家群展

展览进行时|“馆际联动 生息与共”——「一念山海 矢志不渝」

展览进行时|“馆际联动 生息与共”——「一念山海 矢志不渝」

close

拙简素材 (1) 拷贝.jpg



王世龙:艺术是不进化的



“一个人,至少能产生两种并无关联的思维系统。在王世龙的艺术世界里,他拥有两套语言体系:一是线性抽象艺术,一是具象的木刻艺术。“屏住呼吸,精细地画每一条线,借用形而下的痕迹,表达形而上的精神。”王世龙把自己线性抽象艺术当做“自我训练”,而木刻在他看来,则是说话特别直白交代特别清楚的造型艺术。

两套艺术语言各自封闭,又都比较完整,自成体系。王世龙说,“艺术的每一种方式都是一出手就几乎完结。艺术是不进化的。当某一种艺术语言一旦确立,一旦出来第一件作品,就是成熟的。后来很难演化,只是精进。”同时,王世龙强调艺术家的创作个性,不去重复完备他人的艺术,而是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。



45.jpg


尺寸:120*70cm




从四川到青岛,带着在德打开的艺术眼界



  在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任职15年的王世龙是四川成都人,虽然自小喜欢画画,但他却是以体育生特招进入四川大学新闻系的本科生。毕业之后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他,听小时候的伙伴儿讲述美院生活,又燃起了艺术热情,尽管是油画零基础,他最终还是考入四川美院油画系研究生,“要考就考川美最强的专业。”

在王世龙看来,四川传统意义规范性教育不是很强,美术生思维往往更为活跃,在创造性上呈现出来规范化基础之上的东西。这种活跃的思维,在王世龙作为交换生到德国Kassel艺术学院留学期间,又有了质的升华。“在德国,老师不告诉你要做什么,而是要你去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。”两周一次的课程,就是学生陈述自己的创作,上课时间就是师生进行艺术探讨。“20世纪起,西方就强调创造的概念。在他们看来传统艺术已经非常成熟,没必要再生产熟练工。学生个体哪怕是一点点个性的东西,都值得鼓励。”

  打开思维多样性,带着对创造性的执着,王世龙毕业后转了几个城市的高校,寻找自己作为美术教师的契合处。在青岛,下了火车就遇见大海,海鸥飞翔,还有人在玩沙滩排球。 “太美了,没有哪个城市的火车站在海边,如此之美。”王世龙就这样对青岛的美一见钟情,在他理性的思考中,青岛也是口碑很好的城市,“这座城市有文化背景。当时也觉得青岛对外开放态度比较鲜明。”就这样,王世龙留在了青岛大学,并开始用青岛山海带给他的一些刺激,创作自己的线性抽象艺术。




18 拷贝.jpg


尺寸:120*70cm



模糊了山与海的痕迹 以“线”表达形而上的思考



“我的线性抽象艺术,在一定程度上和青岛带来的一些刺激有关。”2005年开始在青岛生活,王世龙也在山海之间、老城的绿树红瓦中感受这座城市,“严格来讲,青岛给我的刺激都是我自己寻找出来的。”第一次在海边生活,办公室里就能看到大海,闻着大海的气息,让四川长大的他找到了另外一种感觉。这种感觉慢慢积累发酵,2007年融入了王世龙全新的线性抽象艺术里。

“风景写生是显性捕捉,但是我在画面呈现出一定的、比较模糊的山与海的痕迹或者指向。”没有着力具象描绘,王世龙选取了一定的形象的幻觉,强化线条语言。“借用形而下的痕迹,表达形而上的精神。这些山海形象是刺激的源头原型。”王世龙总结,每个人面对某种风景产生的情感反馈不一样,王世龙在作品中更注重呈现精神感受。

  开始线性抽象创作的思考,是因为王世龙厌倦了具象绘画。“画画”第一个画是动词,第二个画是名词。王世龙认为很多人在画画的时候并没有把画画的注意力放在动作上,在画一幅画的过程中,人的大脑想的是圆形、鼻子、女孩这些具象的东西。“我为了把‘画’放在行动上,就只画线条本身,不去表达一个物象。”于是在2007年,诞生了第一件线性抽象作品,至今画了200多件,“很难有质的进化”。王世龙解释,每一种艺术方式都是“一出手就是几乎完结”。他认为艺术是不进化的,“当某一种艺术语言确立,一旦出来第一件作品,可就是成熟的。虽然预备期可能很长,但后来很难演化。”

王世龙把抽象艺术创作当做对自己的训练,每一根线都非常精细,两根线之间无限接近又不要碰触,“我在绘画动作过程中屏住呼吸,控制自我。”王世龙非常注重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,“我觉得作为一个当年的研究生,我做到了研究生应该做到的。”




05 拷贝.jpg



在艺术创作中“拧巴”也是一种真实


“我的作品并不是潇洒飘逸的,有点拧巴,有点拘谨,有点生涩的状态。对我来讲就是真实。”

线性抽象艺术语言系统确立后,因为“回望中国-辛亥革命100周年展”的邀约,王世龙开始了木刻创作。“木刻只有黑白没有灰,特别极端,强于以色彩见长的油画,也强于灰色调的中国画。”王世龙认为版画是以强烈冲突见长,版画才能反映那个时代。又一次从零开始,王世龙没有去学习他人的版画创作,自成体系完成了一套《辛亥碎片》人物版画,这套作品获得了展览评委全票奖励。“事实证明,不要瞻前顾后,而是要去做。”

做了版画之后,王世龙就具备了两种艺术语言系统。“我认为一个人,至少能发生两种并无任何关联的思维。”两套语言体系都是封闭的状态,各自完整。“任何一套语言系统都有自己的语法结构,有自己的词汇、填充方式。当你进入一套体系,你就必须使用这套体系作出思考,按照不同的生长模式行进。”王世龙解释要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艺术生长,就要在知识以及思维方式两方面进行强化。看似互相“拧巴”的抽象与具象,在王世龙的创作里并行发展,“我的创作一直是紧张的,我认为紧张其实是一种舒适的创作状态。”

在艺术创作之外,青岛这座城市也曾让王世龙“拧巴”。除了最初对青岛之美的欣喜,王世龙“有些意外”这座城市在文化艺术上似乎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多样性。他很快就在北京做工作室,北京画画,在青岛上课,这种状态持续到2015年,他感觉到青岛的艺术节奏开始跟上来了,“至少态度上积极接纳了艺术的创作个性。”尤其是近两年来,在现当代艺术中,他看到比较好的契机,“几次现当代展览有官方参与,这就意味着城市对它的理解,对市民艺术审美的导向。青岛已经敞开胸怀,接纳艺术潮流了。”(贾小飞)


线系列·作品欣赏(部分)


viewfile.jpg

尺寸:100*50cm

viewfile (1).jpg

尺寸:100*50cm

  viewfile (2).jpg

尺寸:100*50cm

 viewfile (3).jpg

尺寸:120*70cm

viewfile (4).jpg

尺寸:120*70cm




  何桂彦: 王世龙的作品都是由“线”构成的,这些线既有墨线,也有铅笔的线。对于自己的创作方法,艺术家说道,“我试图通过对‘锥画沙’这种单纯行动的反复体验,将精神集中起来,这是一种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包含了触觉的集中,我称之为‘内向的知觉’。作画时只专心于‘内向的知觉’,不需要太留意形式,因为形式会自然而然地产生。”换言之,形式只是线条表现过程中的“衍生物”,创作的意义仍然在于过程的体验,而不取决于最终呈现的形式。

这种重视个体方法论的抽象绘画是有其意义的。王世龙一开始就限定了自己的形式表现方法。他说,“我首先放弃了对点、线、面的综合性要求,唯独提取了线形这个单一的元素,在方法论上单纯化,将所有的专注都集中在每一次的画线的过程中。‘提’与‘按’的力道、‘疏’与‘密’的呼吸,‘平’与‘折’的急缓,都是当下状态的记录。由于无限重复单一的运笔方式,烦躁和麻木会反复出现,而偏要自虐地坚持下去,这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自虐,有一种苦行的美感,由此始终保持了对绘画的虔敬心态。”

对于“后抽象”绘画而言,艺术家如何从个体的方法论出发,并赋予个体的形式以观念性的特征,王世龙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。


YOU ARE READING

王世龙


官网.jpg

一个人,至少能产生两种并无关联的思维系统。在王世龙的艺术世界里,他拥有两套语言体系:一是线性抽象艺术,一是具象的木刻艺术。“屏住呼吸,精细地画每一条线,借用形而下的痕迹,表达形而上的精神。”王世龙把自己线性抽象艺术当做“自我训练”,而木刻在他看来,则是说话特别直白交代特别清楚的造型艺术。




王世龙的作品都是由“线”构成的,这些线既有墨线,也有铅笔的线。

对于自己的创作方法,艺术家说道,“我试图通过对‘锥画沙’这种单纯行动的反复体验,将精神集中起来,这是一种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包含了触觉的集中,我称之为‘内向的知觉’。

作画时只专心于‘内向的知觉’,不需要太留意形式,因为形式会自然而然地产生。”换言之,形式只是线条表现过程中的“衍生物”,创作的意义仍然在于过程的体验,而不取决于最终呈现的形式。

这种重视个体方法论的抽象绘画是有其意义的。王世龙一开始就限定了自己的形式表现方法。

他说,“我首先放弃了对点、线、面的综合性要求,唯独提取了线形这个单一的元素,在方法论上单纯化,将所有的专注都集中在每一次的画线的过程中。

‘提’与‘按’的力道、‘疏’与‘密’的呼吸,‘平’与‘折’的急缓,都是当下状态的记录。由于无限重复单一的运笔方式,烦躁和麻木会反复出现,而偏要自虐地坚持下去,这种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自虐,有一种苦行的美感,由此始终保持了对绘画的虔敬心态。”

对于“后抽象”绘画而言,艺术家如何从个体的方法论出发,并赋予个体的形式以观念性的特征,王世龙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。



PREVIOUS
NEXT
CLOSE
CLOSE